浙江大學

北京華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博士后招聘&培養公告

一、招聘崗位說明書

【擬從事的研究領域】信息安全、音視頻、自然語言處理

【工作地點】北京

(一)信息安全方向

【工作內容】

1.負責公司移動APP,Web應用、主機網絡等安全設計和開發;

2.能夠針對客戶的安全需求,進行針對性的設計。

【任職要求】

1.具有扎實的信息安全設計專業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

2.熟悉密碼學知識,密碼學算法、PKI/CA技術原理,熟悉OpenSSL等信息安全技術應用;熟悉國密算法者優先;

3.精通網絡層、系統層、平臺層、應用層和數據層的安全架構設計;有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相關經驗優先;

4.在Web應用安全、移動APP安全、主機系統安全、網絡安全、攻擊檢測與防御至少兩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和實踐;

5.熟悉等保、分保等安全規范,有相關工程項目經驗者優先;計算機相關專業博士學歷,密碼學、信息安全專業優先。

音視頻方向

【工作內容】

1.完成流媒體系統、內外網視頻會議等的架構設計、關鍵技術研發;

2.完成視頻通信云的音視頻的編碼、解碼、協議轉換、與傳輸、以及弱網環境的質量提升等。

【任職要求】

1.熟悉音視頻編解碼技術,如音頻編碼、視頻編碼、轉碼混流等,熟悉超分技術者優先;

2.熟悉音視頻傳輸技術,如P2P、TCP、UDP、CDN等一種或多種者優先;

3.熟悉音視頻質量評估QOS/QOE與質量提升,如音頻3A算法、傳輸算法,包括擁塞控制、抗丟包、抗抖動等一種或多種者,優先考慮;

4.熟悉音視頻基礎庫/開源項目,如渲染OpenCV/WebGL等、編解碼x264/x265/碼控等、傳輸ffmpeg/flv.js/hsl.js、綜合webRTC等一種或多種者,優先考慮;

5.計算機相關專業博士畢業,擅長算法,喜愛編程,有志發展為音視頻領域專家者優先。

(三)自然語言處理方向

【工作內容】

1.研究和探索NLP技術與法律智能信息服務業務的深度融合,基于NLP相關技術提升法律信息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2.基于法律信息服務業務,開展面向法律行業的信息抽取、智能檢索、智能問答等NLP模型的設計和研發;

3.與公司其他部門合作,支持相關智能產品研發;

4.指導初級研發人員進行NLP算法模型開發。

【任職要求】

1.取得信息技術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對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領域有較全面的了解;

3.對新技術敏感,對待工作踏實有責任心,對新領域有探索精神;

4.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

(四)多領域綜合-技術中臺架構

【工作內容】

1. 承擔項目和課題的研發、架構設計等工作;

2. 進行多領域的新技術研究。

【任職要求】

1.計算機相關專業博士畢業;應屆或畢業3年以內,不超過35周歲;

2.熟悉Java 語言和J2EE開發,熟悉常見算法和設計模式;

3.熟悉Springboot,SpringCloud等主流框架,熟悉pg/mysql等主流數據庫;

4.了解Javascript,Html等Web開發技術;

5.有軟件工程和軟件開發流程及具體操作的實踐經驗;

6.熱愛技術,積極主動、認真踏實、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二、博士后培養

(一)培養模式

華宇與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國內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TOP高校合作,聯合合作培養博士后。

(二)科研項目

依據國家級科研課題及企業重大戰略方向,設立二個研究方向:

1、信息安全

開展大數據安全、大數據隱私、通訊安全、國密算法、密碼機、區塊鏈、可信計算等關鍵技術研究。

2、大數據和AI

開展大數據分析、用戶畫像技術、智能推薦、知識抽取、知識融合、音視頻、自然語言處理、自然語言理解、智能問答、多輪對話等關鍵技術研究。

三、 企業導師介紹

(一)沈來信

沈來信,北京華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上海研究分院院長,人工智能科學家,同濟大學計算機博士,教授職稱。

長期專注于圖像識別、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知識圖譜、智能應答、物聯網等領域,曾主持參與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掌握10余項專利,發表核心論文60余篇。

(二)李東海

李東海,北京華宇元典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正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創新領軍工程博士,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語言與知識計算專委會委員。

曾獲得2018年度全國十佳新銳領軍程序員,主要致力于法律智能領域技術研究,是多項法律技術領域相關專利的發明人,最早將知識圖譜技術應用到司法領域,研究方向包括自然語言處理、法律信息檢索、大數據架構等。

四、高校導師介紹

(一)清華大學導師介紹

1、馬少平

馬少平,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F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士、副理事長,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天工智能計算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方向為信息檢索、推薦系統和機器學習。近年來在重要國際會議和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多項國家、部委項目。獲得2020年中文信息學會“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5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2、劉知遠

劉知遠,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表示學習、知識圖譜和社會計算。2011年獲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已在ACL、IJCAI、AAAI等人工智能領域的著名國際期刊和會議發表相關論文100余篇,Google Scholar統計引用超過1.4萬次,其中論文《知識表示學習研究進展》獲“2020年度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F5000),論文《網絡表示學習綜述》獲“《中國科學: 信息科學》2019年熱點論文獎”,論文《社交媒體平臺謠言的早期自動檢測》獲“2019年度中國新聞傳播學年鑒優秀論文獎”。

2020年獲SIGIR 2020 最佳短文獎、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二完成人)、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科學技術獎/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第二完成人)、中國中文信息學會-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青年創新一等獎等榮譽。曾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MIT TR-35 China)、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CCF-Intel 青年學者提升計劃等。

國際上,曾多次擔任ACL、EMNLP、COLING等重要國際重要會議的領域主席或程序委員會主席,目前擔任ACL 2021、WWW 2021的領域主席。國內,目前擔任中國中文信息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 計算語言學專委會委員, 語言與知識計算專委會委員, 社會媒體處理專委會秘書長。

3、劉奕群

劉奕群,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信息檢索、互聯網搜索技術以及自然語言處理研究方面。擔任信息檢索領域知名國際期刊Foundations and Trends in IR(SCI 1區)主編、信息檢索領域重要會議ACM SIGIR2018(CCF A)程序委員會主席等學術職務。獲得科技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一完成人)、北京智源學者、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青年創新一等獎等獎勵,并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和重點基金支持。

研究課題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 下一代信息檢索 (2008-20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課題:于網絡用戶行為分析的垃圾網頁識別方法研究(2010-2012);"清華—搜狐"搜索技術聯合實驗室合作課題: 搜索引擎日志分析、輸入法日志分析、用戶查詢推薦、用戶瀏覽推薦、垃圾頁面識別、學術共享資源建設等 (2010-2012);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智能司法公開關鍵技術研究(2019-2021)。

(二)北京交通大學導師介紹

1、劉云

劉云,IET Fellow,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海淀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09北京市黨代會代表,北京市第十二次婦女代表大會代表。目前擔任北京交通大學教師和工作人員代表大會副主席,校紀委委員,北京交通大學女教授協會會長,北京女教授協會理事,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HTRDP)評審專家。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通信系系主任,通信與信息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交通大學互聯網輿論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校學位委員會委員,學院學位委員會和職稱委員會委員。

曾主持過國家級、省部級,包括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鐵道部課題等幾十項重大課題。劉云教授曾主編多本專著,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2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100余篇被三大檢索檢錄。此外,劉云教授參加過多次國際學術活動,并在境外若干高校擔任兼職教授。獲得過一些研究成果和獎勵,包括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北京交通大學教學名師、紅果園獎等。

2、張振江

張振江,北京交通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數據融合、智能交通、復雜系統理論、信息處理與大數據技術等。

近年來發表學術SCI/EI等論文80余篇,主持/參與國家發改委信息安全專項、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技計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基金課題和其他橫向科研課題50多項,獲得發明專利8項,2016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智能穿戴網絡數據實時融合算法研究”、“無線傳感器網絡安全數據融合機制及算法的研究”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基于節能路由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數據融合技術研究”均以數據融合為基礎工具,研究基于D-S理論的數據處理技術,同時本人主持的“基于移動端APP的客運企業安全稽查方法”和“中國智能貨物運輸系統試驗環境”等基于道路交通旅客和企業為主題的課題,可為本課題的提供核心基礎理論、技術及部分數據支撐。

3、常曉琳

常曉琳,香港科技大學所獲得博士學位,2007年加入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曾在中科院軟件所和公司從事網絡協議和產品以及安全操作系統的研究、設計和開發。

曾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8年IEEE GLOBECOM最佳論文獎。主持或參加的項目包括國務院信息辦重點攻關項目、863項目、中國科學院重大科研項目、歐洲第六框架計劃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北京自然基金、國家自然基金、國家重點研發等。已在IEEE IoT,?IEEE Trans. on Services Computing、Trans. on Cloud Computing、IEEE Tra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IEEE Trans.?on Vehicular Technology、Information Sciences、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等領域國際頂級期刊和國際重要會議上發表論文百余篇。作為第一發明者授權專利有12項。是多個國際學術期刊的審稿人和國際會議的程序委員,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的評審專家以及加拿大自然科學、加拿大工程研究協會(NSERC)基金的海外評審專家, '網絡空間安全'期刊副主編, '網信軍民融合'期刊編委。

4、沈波

沈波,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下一代互聯網理論、復雜系統理論、網絡輿論的演化與預測理論、信息處理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與自然語言處理等。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互聯網信息的聚合與觀點演化機制研究”、“互聯網用戶偏好描述方法、形成機制與演化模式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基金課題和其他科研課題30多項,獲得發明專利5項。

五、博士后福利待遇

博士后研究人員在站期間,本站按照國家規定并參照北京華宇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同崗位、同資歷工作人員,給進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員發放工資、補貼、獎金,辦理社會統籌保險。

1、為博士后研究人員提供比較有競爭力的的日常經費;

2、住房援助計劃:提供員工福利公租房、員工首次購房專項基金;

3、提供員工補貼(餐費及加班交通費、出差補助、出差期間住宿補助、差旅交通補助、學術會議交流等經費補助);

4、提供員工助學貸款、大病補助、員工救助基金等多項基金;

5、保障員工身心健康,提供以下生活福利:每年一次年度體檢、員工及子女補充醫療商業保險、不少于14天超長帶薪年假、生日禮物、節日禮物、免費健身、部門團建、豐富多彩的俱樂部活動等多種福利。

6、博士后在站期間,戶口遷移以及子女入學問題按照全國博管辦的相關文件執行。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人力資源部,馬老師

郵箱:maying@thunisoft.com

電話:010-8262 2288轉6367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欧美丰满大乳大屁�?@免费看三级中文字�?@毛片网站免费观看@麻豆视频久久成人